华夏 (下)
誓曰:吾等起义兵,志在摆脱外族奴役,谋子孙万世之自由。必废苛法,除恶政,还公道于民间。如有失其本心,作威作福,所行比异族还甚者,天下群雄共击之。(注1)
誓曰:吾等起义兵,志在涤荡北虏之野蛮,重振汉家之文明(注2)
“且住!”红巾大元帅刘福通疲倦地挥了挥手,示意参知政事盛文郁停止念诵盟书。“这东西是什么时候送过来的?路上用了几天?”
“是今天上午刚刚到的,路上用了四天。”盛文郁想了想,快速回应,“走的是旱路,光明左使唐子豪专门派人骑着快马送回来的。同时送到的还有他给大元帅的亲笔信!”
“噢!”刘福通用力揉着自己的太阳穴,显然被盟书上的内容弄得头晕脑胀,“信呢,放哪里了。拿来我看!”
“当时丞相不在,下官就按照老规矩,给丞相放左侧书柜倒数,可越来越有当世大贤的模样了!”
“这”参知政事盛文郁愣了愣,半晌不敢接茬儿。刘福通心胸并不是很宽广,这点儿他非常清楚。但刘福通这个人有一个好处,就是比较能克制自己。即便对某些人再不满,也能从大局出发,一再忍让,除非被逼得忍无可忍。
而芝麻李最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,在盛文郁看来,应该还不算太过分。该出的;力绝不推脱,在地盘划分方面,也非常大气。从来不试图占刘元帅半点儿便宜,相反还会主动做出极大的让步。
况且这份盟约的发起人是朱八十一,而不是芝麻李本人!据特殊渠道传回来的消息,芝麻李最开始并不知情,是被朱八十一请到了淮安之后,才不得不参与了进去,并且被公推为此番会盟的主事人。
正当他犹豫着是不是该劝一劝刘福通的时候,耳畔又传来对方的声音,“算了,不就是几个美人儿么。咱们既然要谋大事,就该有所舍弃。东民啊,回头你去后营一趟,把美人儿都遣散了吧!每个,每个发,发五吊铜钱,让她们各回各家,或者自己找人嫁了算逑。省得本大帅没吃到鱼,却无端弄了一身腥!”
“是,丞相!”盛文郁想了想,躬身领命。然后又犹豫了片刻,用非常低的声音提醒,“以卑职观之,这篇盟书,不似出于李平章之手。”
“当然不是,芝麻李哪有如此文彩。不用问,这东西是逯鲁曾那老不死帮忙写的!”刘福通瞥了下嘴,不屑地回应。
他号称文武双全,一眼就能看出盟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文采,绝非普通人能为之。而纵观徐淮一系,文字功底能达到盟书水准,又能参与决策的,,恐怕只有逯鲁曾一个。其他人,要么地位不够,要么水平不够,反正是打死都写不出来。
“逯鲁曾现在是淮东路的判官,隶属于朱重九帐下!”盛文郁看了看刘福通的脸色,继续小心翼翼地提醒。
“你是说,这份盟书的发起者是朱八十一?”刘福通的眉头跳了跳,惊诧地追问。如果盛文郁的猜测没错的话,就能跟唐子豪的亲笔信对上号了。整个联手南下,高邮会盟,还有发布盟书的事情,都是朱八十一在暗中策划并推动的。所以唐子豪才提醒说,此人才是元帅府最大的挑战,而不是地位在他之上的芝麻李。此人一举一动,都所谋甚远。包括这份盟书,都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和影响,必须向后,向更长远了去看。才能发觉其背后隐藏的深意和图谋!
“卑职不敢,但卑职窃以为,李平章未必能管得了朱重九的所作所为。相反,以李平章的性子,倒是很容易被朱重九影响并操控,替他出头呼风唤雨!”盛文郁的声音继续传来,让刘福通的头发根根直竖。
如果那样的话,此子就太可怕了。文武双全,且老谋深算。不动声色,就把若干英雄豪杰玩弄于股掌之上!但是,世上真的有如此厉害的人物吗?他不过才十七八岁,即便是生而知之,也不可能老谋深算到如此地步,除非,除非他是个带着记忆投胎的千年老妖。
“信!”想到这儿,刘福通心中倦意全消。立刻劈手从盛文郁手里重新抢回唐子豪的亲笔手书,从上次中断处,仔仔细细地阅读。果然,情况跟盛文郁的猜测大体相差无几。据唐子豪的观察,高邮会盟的推动者和中就曾经写道:“想见先朝文明之盛,为之慨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