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文比赛正式开始,根据比赛规则,要在十五分钟内创作一首近体诗,其写作难度已经降低了许多。
近体诗格式不像古体诗那么严格,虽说其写作方式没有现代诗那么自由不受束缚,但相对古体诗来说,自创一首近体诗已经是非常容易了。
论文采,苏凡就算不借用他人诗句,一样有大概率获得冠军,就算评审时陈总编不放水,苏凡有着四十多年的阅历和知识,他相信自己作出的近体诗一样不比这些知识底蕴不浓厚的年轻人差。
可谁又能保证某些才子在近体诗创作上没有非凡的造诣呢?为保证万无一失,苏凡还是决定借用历代著名诗人的诗句来应付此次比赛。
思乡诗,苏凡首先想到的便是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:
君问归期未有期,
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
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因为苏凡在地球上时就是四川巴山人,所以很容易联想到这首诗,这首诗的时代气息相对于思乡之情来说略微偏轻,不容易被人挑出社会背景不符的理由。
这首诗哪里都好,可就是“巴山”一词在文星世界里没有这个地方,如果乱用一个假的地名会被判除作品不真实,直接取消比赛资格,我得换上另一个新词。
外省有个市区名叫“厘海”市,那么我就把“巴山”改成“厘海”,这样做既不影响全诗意境以及格式,也使诗的时代气息更符合当下,苏凡这二字可谓是改得是精巧绝伦!
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,二十多个选手中有五六个作者居然连笔都无法动,大概是对近体诗的写作技巧极其疏忽的原因。
来到这里参加比赛的作者都是进行过一对一面试挑选,苏凡也不例外,他知道其中的筛选难度。
按照比赛规矩,将即将面对评审的参赛者作品放在大荧幕上,随后五位评审员在大庭广众之下,一一发表每人对这篇作品的见解,最后再打分。
完成比赛任务的作者就只剩十多个,十多位选手里面大多数人作出来的诗都可能不叫诗。
格式不工整,平仄韵调不对齐,还有的甚至句句语言干燥乏味,一看就明显知道是在填充字数,为完成比赛作品为目的。
陈总编时而焦虑时而兴奋,焦虑的是这代年轻参赛者文人的文化水平是如此的惨不忍睹,他很是为下一代的青年文化而感到烦恼;不过令他兴奋的是,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苏凡对于此次比赛肯定是胜券在握。
苏凡是倒数第三位上场的选手,他写的诗是经过自己改编过的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:
君问归期未有期,
厘海夜雨涨秋池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
却话厘海夜雨时。
此诗一摆放在电子大荧屏上,片刻过后,台下观众一片哗然,引起不小的波动。
五位评审员也紧盯着屏幕上的七言近体律诗不放,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苏凡所作古诗。
台下观众不少观众是文人学者,苏凡站在台上都能隐约听见观众台上,许多人在称赞叫好,现场气氛顿时从刚才的一片死寂变得活跃起来,这些事情的发生皆因为苏凡的一首诗出现。
“苏凡是吧?”一位评审员没等苏凡回答,继续说道:“请问您的所作之诗,有何寓意啊?”
“这是一首思乡诗,从我对我母亲流露出的真情思念,来衬托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。”
人生如戏,这首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《夜雨寄北》,对妻子的想念来衬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,而苏凡凭着自己那张三寸不烂之舌,硬生生将对妻子的思念说成对自己母亲的思念,可见他演技十分高超。
平仄韵调押韵,格式也很整齐,每一句诗句有每一句的意境,而且最重要的是此诗立意并不肤浅,是首不可多得的好诗!
“不对啊?‘何当共剪西窗烛’不应该是和自己情人在晚上剪蜡烛蕊花吗?怎么变成对母亲的思念呢?”
话音未落,苏凡心头早已紧绷,是哪个不知趣的评审竟当众拆他台?而且还正戳中他的要害。
循声看过去,苏凡心头倒是吓了一跳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这位女评审员正是昨天面试时,自己作诗嘲讽她的那位女评审——陈晓慧!
妹的,你们面试时是那几个评审员,现在文字评审时就不能都换一换评审员?如果这婆娘在其中存心整我的话,那陈总编给自己放水都可能是无济于事。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,陈总编抢先回道:“苏先生肯定是个大孝子,这才使得他和他母亲在蜡烛下彻夜未眠的聊天。”
陈总编说的前后有理,成功欺骗了观众台上众人,把苏凡从困境中挽救出来。
正当苏凡心中长吐一口气时,陈晓慧又开口道:“不对啊,我记得你不是一个孤儿吗?哪儿来的母亲?”
“哗啦——!!”
陈晓慧话音刚落,台下观众的喧闹声更加厉害了。
“什么?他竟然是个孤儿?”
“孤儿也有参加青少年作者征文赛的文化水准?”
“既然他是孤儿,就说明他作的是首假诗?他在欺骗我们?”
大庭广之下竟然毫不留情地拆穿自己伤疤,看来这个女评审是来跟自己拉仇恨的。
苏凡心中早已盛怒无比,可他脸上却强挤出笑容,回道:“审核老师,你无凭无据怎么能说明我是孤儿呢?我小时候还是有过母亲的。”
“哦,是吗?看来我是记错了。”陈晓慧不敢说太多,毕竟这次比赛主题是评价文章好与坏,不是去调查选手户口的,再继续追究这个问题下去,只会引来观众的厌恶。
“咳,咳!!”陈总编干咳两声,说道:“开始评论文章吧,苏先生仪表堂堂,又博学多识,一看就是有家庭教养的人,怎么可能会是被遗弃的孤儿?”
直到这时,五个评审才纷纷对苏凡的文章做出评价,前四个评审包括陈总编都对苏凡的作品做出了好评。
也怪苏凡时运不佳,最后一个评审员竟然又是陈晓慧。
参赛者里面还是有三四个实力很强的选手,苏凡在他们面前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,如果她给自己一个差得分数,自己很有可能会因此进不了省级比赛。